## 被規(guī)訓的反叛:《齊天》中蘇晴雪形象背后的權力凝視當蘇晴雪這個角色第一次出現在電視劇《齊天》中時,她似乎具備了所有"大女主"的特質——聰慧果敢、武功高強、不囿于傳統(tǒng)女性角色的束縛。制作方宣稱這是一個"突破性"的女性形象,觀眾也為她的特立獨行歡呼雀躍。然而,當我們剝開這層表象,深入分析蘇晴雪的人物塑造和敘事軌跡,一個令人不安的真相逐漸浮現:這個看似反叛的女性形象,實際上是被權力話語精心規(guī)訓的產物,她的"反叛"不過是在父權制畫好的圈子里跳舞。蘇晴雪的反叛從一開始就被嚴格限定在安全范圍內。她可以女扮男裝行走江湖,可以拒絕父母安排的婚姻,可以在危難時刻拯救男主角齊天——但這些"越界"行為無不遵循著一條看不見的底線。法國思想家??略凇兑?guī)訓與懲罰》中提出的"規(guī)訓權力"概念在此得到了完美詮釋:現代權力不再通過暴力壓制異己,而是通過塑造符合規(guī)范的"主體",讓個體"自愿"接受支配。蘇晴雪的形象正是這種規(guī)訓的產物,她的每一次"反叛"都恰到好處地停在不會真正威脅男權秩序的邊界內。當劇情需要時,她的武功突然失靈;當男主角陷入危機時,她的智慧立刻讓位于情感沖動。這種設計絕非偶然,而是權力話語對女性角色潛意識的控制。在敘事結構上,《齊天》對蘇晴雪的塑造呈現出明顯的"雙重標準"。劇中所有關于她"獨立"的情節(jié)幾乎都服務于兩個目的:要么為男主角的成長鋪路,要么為男女主角的感情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蘇晴雪在武林大會上力挫群雄的精彩表現,最終成為突顯齊天寬容大度的背景板;她運籌帷幄解決門派危機的智慧,被轉化為對齊天領導能力的補充。這種敘事策略暴露了創(chuàng)作者的潛意識:女性角色的價值必須通過與男性角色的關系來定義。美國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家勞拉·穆爾維提出的"男性凝視"理論在此得到驗證——即使是在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中,敘事視角和價值觀仍然被男性中心的意識形態(tài)所主導。更值得玩味的是蘇晴雪情感線的設計。這個在事業(yè)線上所向披靡的女性,一旦涉及感情就變得猶豫不決、患得患失。劇中多處情節(jié)暗示她的"不完整"——只有獲得愛情,她的人生才算圓滿。這種設定不正是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批判的"女性神話"的當代變體嗎?通過將女性價值綁定在情感關系上,父權制巧妙地維持了其統(tǒng)治地位。蘇晴雪可以是一名出色的武者、謀士,但她必須首先是一個渴望愛情的女人,她的所有成就最終都要回歸到這一"本質"上來。這種潛文本傳遞的信息再明顯不過:女性可以強大,但不能強大到不需要男人。《齊天》的人物關系網絡同樣耐人尋味。蘇晴雪身邊的女性角色要么是她的反面教材(如那些完全依附男性的傳統(tǒng)女性),要么是功能單一的工具人(如只負責提供幫助的閨蜜)。這種設置剝奪了女性角色之間的復雜互動可能性,使蘇晴雪成為敘事中孤立的"例外",從而強化了"正常女性"應該怎樣的潛臺詞。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曾指出,女性角色關系的貧乏是父權制文學的特征之一,因為它拒絕承認女性之間存在豐富多元的聯結方式?!洱R天》顯然未能跳出這一窠臼。從服裝造型到鏡頭語言,《齊天》對蘇晴雪的視覺呈現同樣充滿了矛盾。她穿著便于行動的男裝,但剪裁卻刻意強調身材曲線;她施展武功時的鏡頭常常從低角度仰拍,將她的身體客體化;即使是表現她智慧的場面,也總伴隨著特寫鏡頭捕捉她的面部表情而非思考過程。這些視覺選擇暴露了創(chuàng)作者根深蒂固的男性凝視——他們無法想象一個不被性化的女性英雄形象。蘇晴雪的"反叛"外表下,是被消費主義邏輯徹底收編的女性身體。隨著劇情發(fā)展,蘇晴雪的"棱角"逐漸被磨平。最初那個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她,在后半段越來越頻繁地尋求男性角色的認可;曾經堅持自我價值的她,開始為愛情做出各種妥協(xié)。這種人物弧光被包裝為"成長",實則是權力話語對異質性的成功馴化。通過讓蘇晴雪"自愿"回歸傳統(tǒng)性別角色,劇作完成了對觀眾的無意識教化:看,再特立獨行的女性最終也會明白什么是"真正重要的"。這種敘事策略的高明之處在于,它讓壓迫以自由選擇的面貌出現。《齊天》對蘇晴雪的塑造反映了當下影視創(chuàng)作中女性形象的普遍困境。在"女性向"作品大行其道的今天,表面上女性角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能見度和多樣性,但這些形象的解放性質卻值得懷疑。當資本發(fā)現"獨立女性"的人設有利可圖,便會大量生產這種被抽空實質反抗內容的符號。蘇晴雪式的"偽反叛"角色之所以泛濫,正是因為她們既滿足了女性觀眾對自我投射的需求,又不會真正撼動現有的性別權力結構。這是一種典型的"顛覆收編"現象——體制通過部分接納反抗元素來增強自身的彈性與合法性。面對這樣的文化生產機制,作為觀眾我們該如何應對?首先必須培養(yǎng)批判性的觀看意識,學會識別那些被包裝成女性賦權的陳詞濫調。其次要支持真正具有顛覆性的創(chuàng)作,即使它們可能不夠"完美"或"成熟"。最重要的是保持對女性復雜性的尊重——女性可以強大也可以脆弱,可以理性也可以感性,而不必為了證明什么而成為某種樣板。《齊天》中的蘇晴雪形象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當代影視創(chuàng)作中女性表征的深層矛盾。在這個號稱進步的時代,女性角色獲得了表演反叛的機會,卻常常被剝奪反叛的實質內容。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在父權制框架內"安全"反叛的蘇晴雪,而是敢于挑戰(zhàn)框架本身的女性形象。只有當女性角色不再被要求既是完美的反叛者又是不構成威脅的乖乖牌時,影視作品中的女性敘事才能真正獲得解放。在片尾曲響起時,蘇晴雪最終與齊天攜手站在山頂俯瞰江湖。這個看似圓滿的結局,或許正是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時刻——為什么女性英雄的旅程,總是終結于男人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