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觀看的與被遺忘的:數字時代選秀節(jié)目的"免費"陷阱打開手機,點擊《創(chuàng)造營101》的播放按鈕,我們便進入了一個看似免費的世界。無需支付金錢,只需投入時間與注意力,我們就能享受一場視覺與情感的盛宴。在這個數字時代,"免費觀看"已成為互聯網內容消費的常態(tài),而選秀節(jié)目作為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構建了一個看似平等開放的娛樂烏托邦。然而,當我們沉浸于選手們的夢想敘事、為心儀的偶像投票打榜時,是否思考過這場"免費"狂歡背后的真實代價?《創(chuàng)造營101》不僅是一檔娛樂節(jié)目,更是一面映照數字資本主義運作邏輯的鏡子,揭示了注意力經濟時代新型剝削形式的誕生——我們付出最寶貴的注意力與情感,換來的卻是被精心設計的消費欲望與數據勞工身份。《創(chuàng)造營101》的商業(yè)模式建立在當代互聯網"免費經濟學"的基礎之上??死锼埂ぐ驳律凇睹赓M:商業(yè)的未來》中提出的這一理論認為,數字產品的邊際成本趨近于零,使得"免費"成為可能且有利可圖的商業(yè)模式。節(jié)目制作方通過提供免費內容吸引海量觀眾,再將觀眾的注意力打包出售給廣告商,完成價值的變現。在這一過程中,觀眾的時間與注意力成為真正的商品。據統(tǒng)計,《創(chuàng)造營101》單期節(jié)目能吸引數千萬次觀看,這些觀看行為產生的流量數據被轉化為廣告報價單上的數字,支撐起整個節(jié)目的商業(yè)價值。我們以為自己只是被動觀看的觀眾,實則已成為節(jié)目產業(yè)鏈中最基礎也最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注意力提供者。更為隱蔽的是,節(jié)目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機制將觀眾轉化為數據勞工。投票、打榜、評論、分享——這些看似自愿的參與行為,實則是觀眾無償為平臺貢獻數據勞動的過程。法國理論家莫里斯·布朗肖曾指出:"觀看本身就是一種權力行為。"在《創(chuàng)造營101》的語境下,觀看行為被異化為一種生產行為,我們每一次點擊、停留、互動都在為平臺創(chuàng)造價值,卻得不到任何經濟回報。這種"玩樂勞動"(playbor)現象模糊了工作與娛樂的界限,觀眾在享受節(jié)目帶來的快感同時,不知不覺地成為數字資本主義生產線上的螺絲釘。節(jié)目組通過設置晉級規(guī)則、制造競爭懸念、編排情感敘事等手段,不斷刺激觀眾增加參與度與投入度,從而最大化地榨取觀眾的數據勞動價值。《創(chuàng)造營101》的選手們同樣陷入這一剝削體系的雙重困境。一方面,他們是被觀看、被消費的客體,必須將自己的才華、情感甚至隱私作為商品展示給觀眾。選手們臺上臺下的每一刻都可能被鏡頭捕捉,經過剪輯加工后成為吸引流量的素材。另一方面,他們又是這一體系的積極參與者,渴望通過被觀看實現自我價值與事業(yè)突破。福柯的"規(guī)訓社會"理論在此得到了當代詮釋——選手們自愿接受鏡頭對自己的監(jiān)視與塑造,內化了一套"必須被看見才有價值"的成功邏輯。節(jié)目中常見的淚水、奮斗故事和夢想宣言,既是真實情感的表達,也是符合觀眾期待的表演。這種自我異化過程使得選手成為"自愿的囚徒",既是被剝削者,又主動維護著剝削體系的存在。節(jié)目精心構建的情感共同體是維持這一剝削體系運轉的關鍵機制?!秳?chuàng)造營101》通過塑造選手形象、編排敘事沖突、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成功地在觀眾間營造出一種虛擬的情感聯結。觀眾為支持的選手投票打榜,在社交媒體上組建粉絲社群,投入真實的情感與金錢。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提出的"集體歡騰"概念在此顯現——通過共同的偶像崇拜行為,分散的個體觀眾獲得了一種歸屬感與意義感。然而,這種情感共同體本質上是一種被商業(yè)邏輯收編的偽共同體,其存在目的是為了維持觀眾的高強度參與和數據貢獻。當節(jié)目結束,這種情感聯結往往迅速消散,留下的只有消費記錄和數據軌跡。觀眾的情感投入成為節(jié)目商業(yè)價值的催化劑,卻在價值實現過程中被異化為可量化的互動指標。《創(chuàng)造營101》所代表的選秀工業(yè)還生產著特定的欲望結構。通過展示光鮮亮麗的偶像形象和看似可達的成名路徑,節(jié)目向觀眾傳遞了一套關于成功、價值和自我實現的意識形態(tài)。讓·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理論指出,當代資本主義不僅生產商品,更生產著消費這些商品的欲望。選秀節(jié)目通過鏡頭語言和敘事技巧,塑造了"被看見即有價值"、"成名等于成功"的欲望模式,觀眾在接受節(jié)目娛樂的同時,也內化了這套價值體系。更值得注意的是,節(jié)目通過"免費"的幌子降低了參與門檻,使得更多普通人產生"我也可能成為TA"的幻覺,進而更加投入地參與到這場大型互動游戲中。這種欲望生產機制確保了節(jié)目能夠持續(xù)獲得觀眾的注意力與情感投入,為商業(yè)變現提供穩(wěn)定基礎。面對這一精心設計的剝削體系,作為觀眾的我們需要發(fā)展出一種抵抗的觀看倫理。首先,必須清醒認識到"免費"背后的真實代價——我們的時間、注意力和情感都是有限且寶貴的資源。其次,可以嘗試采取"戰(zhàn)術性觀看"策略,即享受節(jié)目內容的同時拒絕完全按照設計者的意圖參與互動,保持批判性的心理距離。法國思想家德塞托的"日常生活實踐"理論提示我們,即使在強勢的體制框架內,個體仍能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方式尋找自主空間。此外,支持更加透明、公平的內容生產模式,如明確標注數據使用方式、提供真正的付費免廣告選項等,也是推動行業(yè)向更良性方向發(fā)展的可行路徑。《創(chuàng)造營101》作為數字時代文化產業(yè)的典型樣本,揭示了"免費觀看"背后的復雜權力關系與經濟邏輯。當我們?yōu)檫x手的表演歡呼、為晉級結果揪心時,我們既是這場狂歡的參與者,也是被精心設計的剝削對象。理解這一雙重身份,并非要我們完全拒絕現代娛樂,而是希望建立起更加清醒、自主的消費意識。在注意力已成為稀缺資源的今天,如何觀看、為何觀看、觀看什么——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決定了我們將在數字資本主義的浪潮中扮演何種角色。免費的東西往往最昂貴,這一悖論正以新的形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演。面對屏幕中閃耀的舞臺燈光,我們或許該偶爾移開視線,反思自己在這場大型社會實驗中真正付出與獲得的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