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的"老婦":一場關于存在與遺忘的賽跑在短視頻平臺上,一位皺紋縱橫的老婦人正對著鏡頭講述她的一生。她的直播間觀眾寥寥,偶爾飄過的彈幕也多是調侃與不解。這畫面構成了一幅數字時代的荒誕圖景——當技術革命以光速前進,那些被時代甩在身后的"老婦"們,正以一種近乎悲壯的方式,試圖在數字洪流中留下自己的痕跡。老婦直播的背后,是一場關于存在的焦慮。在傳統(tǒng)社會中,老年人的智慧與經驗通過口耳相傳得以延續(xù),他們的存在價值被家庭和社區(qū)所認可。而今天,當知識更新速度呈指數級增長,當年輕人的注意力被算法精心設計的短視頻所捕獲,老年人的經驗突然變得"過時"。直播成為他們證明自己仍然"在場"的最后嘗試——哪怕觀眾寥寥,哪怕評論刻薄,至少攝像頭證明他們還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存在著。這場直播也是一次記憶的搶救行動。老婦絮絮叨叨講述的童年往事、婚姻生活、養(yǎng)育子女的經歷,在算法眼中或許是毫無價值的"冗余數據",但對她而言,卻是整個生命的意義所在。每一段被講述的記憶,都是對遺忘的一次抵抗。在數字原住民眼中平淡無奇的直播功能,對這位老婦而言卻成了對抗時間流逝的武器——她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徹底遺忘。更令人心酸的是代際溝通的斷裂。老婦的子女可能正忙于刷著其他網紅的內容,卻無暇觀看自己母親的直播。數字原住民與數字移民之間的鴻溝,在此刻顯得尤為刺目。當年輕人熟練地運用各種濾鏡和特效時,他們的父母輩卻笨拙地試圖理解最基本的直播操作。這種技術能力的不對稱,加劇了家庭內部的交流障礙,使得本應親密的關系變得疏遠。老婦直播間的冷清,折射出我們這個時代的殘酷選擇機制。算法不會給沒有商業(yè)價值的內容流量,市場不會為無法變現的情感買單。在這樣的邏輯下,老婦們的直播注定是"失敗"的。但換個角度看,這種"失敗"恰恰映照出我們時代的病癥——當一切都被量化為數據,那些無法被量化的生命經驗與情感,就面臨著被系統(tǒng)性地邊緣化的命運。觀看老婦直播的全集,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老年人嘗試融入數字時代的努力,更是一個關于人類存在本質的寓言。在技術狂飆突進的時代,我們是否正在丟失某些珍貴的東西?當我們的注意力被算法無限分割,是否還有耐心傾聽一個完整的人生故事?老婦的直播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這個時代的傲慢與偏見,也提醒我們:技術進步的真諦,應該是讓每一種聲音都有被聽見的可能,讓每一個生命都不必擔心被徹底遺忘。